当国际政治的棋局风云变幻,总有一些举动能瞬间吸引全球目光。2025年7月中下旬,一则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平静湖面——中越两国将在广西举行“携手同行-2025”陆军联合训练。这是中越陆军数十年来首次开展此类联合演习,在国际舞台上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人们不禁好奇,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,这一行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?美国又为何会“追悔莫及”?特朗普所谓的“诱骗”又是怎样失败的?让我们一同探寻其中的奥秘。
一、中越陆军联训:战略互信的重大飞跃
中越此次陆军联合训练意义非凡。陆军作为国家军事力量的核心,在军事合作中往往代表着高度的政治互信。此前,中越虽在海上联合巡逻、公安反恐训练等领域有过合作,但陆军联训尚属首次。这一突破并非偶然,而是近年来两国在边境友好交流、多次开展反恐训练以及海军联合巡逻等活动积累信任的结果。
苏林(资料图)
展开剩余77%通过这些前期的互动,中越之间的信任基础逐渐夯实,才使得此次陆军联训成为可能。它标志着中越防务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,从以往的“友好接触”阶段迈向了更具深度的“实操互信”阶段,为双边安全合作构建起了海陆协同的多维度、多层次网络。
二、美越贸易协议:“诱骗”背后的真相
特朗普宣称与越南达成的贸易协议,看似是美国的一次胜利,实则是一场闹剧。美国方面单方面宣布,越南输美商品关税降至20%,对“经越南转运的第三方商品”加征40%关税。然而,越南政府却明确表示从未接受这两项关键条款。事实上,越南谈判代表最初只同意将关税降至11%,特朗普为了营造“谈判成功”的假象,擅自篡改协议内容并向全球宣布。
美国的这种“诱骗”行为,让越南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。一方面,美国的高关税威胁对越南经济造成了直接冲击,若接受20%的输美关税,越南的纺织、电子等支柱产业将遭受重创;“转运商品加征40%关税”更是意图切断越南作为“中国商品中转站”的优势,2024年越南对美转口贸易额超300亿美元,这一举措的影响可想而知。
另一方面,越南虽在无奈之下与美国签署协议,但始终未在官方层面确认关键条款,同时还对中国商品实施原产地额外制裁,试图向美国“交差”,但又因顾忌与中国的紧密经济联系,最终选择用“陆军联训”向中国传递“安全合作优先”的信号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三、越南的战略抉择:经济与安全的平衡
越南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一直试图寻找平衡。在经济上,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,连续19年保持这一地位,越南制造业70%的原材料依赖中国进口,这使得越南在经济上对中国有着高度的依赖。而在安全方面,美国虽在2023年与越南提升为“全面战略伙伴关系”,但却附加了诸多苛刻条件,要求越南减少对华贸易顺差。越南深知,配合美国“去中国化”只会损害自身利益,因此选择与中国深化军事合作。
此外,越南国内也在经历一系列变革。2025年以来,越南高层启动权力集中改革,苏林总书记清理党内“退位高官”影响力,强化中央决策权威;同时合并全国63个省份中的31个,减少行政层级以提高效率。这些改革既为应对外部压力提供了体制保障,也为深化中越合作扫清了内部障碍。
而且,越南正推进南北高铁建设,总投资超600亿美元,急需技术、资金与市场支持,在这方面,中国无疑是最佳选择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四、美国的战略挫败:“遏华”美梦的破碎
美国一直试图将东南亚国家打造成“遏华棋子”,扶持越南、印度等国“替代中国制造业”。然而,越南的“觉醒”让美国的这一计划落空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已形成“互补型产业链”,中国生产高端零部件,东南亚负责中低端组装,双方共同受益于全球分工。越南拒绝配合美国“去中国化”,选择与中国深化合作,这表明美国的“零和思维”在东南亚地区已经行不通。
此外,美国“双标逻辑”的反噬也愈发明显,其频繁“退群毁约”、单方面加征关税等行为,导致盟友信任度暴跌。此次越南“反水”,反映出东南亚国家对美国“不可靠”的集体认知,未来,东南亚国家可能会更倾向于与中国合作,美国的“遏华”梦将进一步破碎。
中越首次陆军联合训练,不仅仅是一次军事合作,更是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信号。它宣告了越南在中美博弈中不再盲目“选边站”,而是坚定地维护自身利益,选择与中国深化合作。同时,这也让美国的“关税诱骗”和“安全拉拢”策略彻底失败。
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,中越关系有望继续深化,从军事合作拓展到经济、科技、文化等多个领域,甚至可能带动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新的合作格局。而美国若继续执迷不悟,其行为必将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,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将逐渐削弱。这一事件再次证明,在国际政治的棋局中,只有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,才能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。
发布于:江苏省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