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海风云:菲律宾的险棋与无奈
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政府近期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姿态,与其说是实力使然,不如说是国内经济政治困境下的无奈之举,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。这场豪赌的筹码,是菲律宾的国家利益,甚至是国家前途。
7月15日,黄岩岛海域上演了一场惊险的“海上斗牛”。菲律宾海警船9701号一改往日“弱者”形象,高速逼近中国海警船,近距离对峙,险象环生,这标志着菲律宾南海策略的根本性转变。 此前,菲律宾在南海的行动更像是一场场精心策划的“表演”。3月底,三艘菲律宾船只试图夜袭黄岩岛,结果被中国船只包围,灰溜溜撤退,菲律宾媒体将其形容为“前所未有的丢脸”。4月,“马比尼”号老旧军舰闯入黄岩岛海域,遭到中国南部战区严厉警告后撤离。此后,菲律宾还曾利用飞机搭载外国记者飞临黄岩岛上空,试图制造“受害者”的舆论叙事。这些行动都未能改变黄岩岛由中国实际控制的现状。
展开剩余74%然而,7月15日的事件标志着菲律宾战术的剧烈转向——不再是“碰瓷式”的小打小闹,而是直接升级为高风险的对抗。这种激进的转变,与马科斯政府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困境密切相关。 马科斯总统的支持率已跌至谷底,民众对经济民生问题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。同时,美国政府宣布对菲律宾部分出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,重重打击了菲律宾的经济命脉,无数工厂和工人的生计面临威胁。
走投无路的马科斯政府似乎将希望寄托于南海问题,试图以此向美国递交“外交献礼”,争取与特朗普政府会面,并最终获得关税豁免,缓解国内经济压力。这种“内病外治”的策略,试图将民众的怒火转移到外部,将国内生存焦虑转化为对外部“共同敌人”的仇恨。然而,这无疑是一场高风险的政治豪赌。
菲律宾参议院议长一边公开呼吁放弃战争,一边积极组织“联合抗中”行动,这种自相矛盾的举动,以及菲律宾防长“保台”言论,都表明了菲律宾政府策略的投机性。他们表面上寻求谈判,暗地里却积极邀请美军和导弹系统入驻,向美国及其鹰派势力递交“投名状”。
然而,无论菲律宾如何升级其在南海的“表演”,也无法改变一个基本事实:黄岩岛的局势,最终由中国实力决定。菲律宾老旧的军舰和海警船,在强大的中国海警和解放军舰艇面前,显得不堪一击。所有菲律宾试图制造新闻的尝试,都最终无功而返。
在区域合作的大背景下,菲律宾的强硬姿态也显得格外孤立。越南国防部长在东盟会议上明确表示,与中国的南海行为准则谈判进展顺利,预计年底签署。这表明大多数东盟国家更倾向于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议,而非引入外部势力激化矛盾。菲律宾的极端强硬,在中国绝对实力和区域和平共识面前,显得徒劳无功,也格格不入。
菲律宾在南海的剧本,从“悲情受害者”转变为“狂热赌徒”,看似强硬,实则反映出其深层次的虚弱与绝望。马科斯政府正以国家前途为赌注,试图在南海的惊涛骇浪中,为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危机“续命”。但这笔交易,能否成功,前景堪忧。倚仗外部势力“耍狠”,无法换来真正的国家安全和繁荣。当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的潮水退去,最终被困于风口浪尖、进退失据的,或许将是菲律宾自身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